無動力(微動力)除塵的基本原理
•來自皮帶運輸差點(轉運站)上游的物料在下落過程中與皮帶撞擊產生了大量的粉塵空氣,同時在物料下落沖擊壓力作用下,使降塵室的底部和上部之間產生了使用粉塵空間可以流動的壓差。在煤流管上部的氣壓為負壓(降塵室尾部),在煤流管下部的氣壓為正壓(降塵室首部),因此正壓粉塵空氣通過降塵室實現風粉分離后,分離的風返回到煤流導管頸部補充上部負壓氣源,而粉塵則落回皮帶上。探測器將皮帶煤料上的粉塵及煤的表面濕度轉化為數字信號,傳遞到智能控制器,控制霧化系統實現水霧覆蓋,最后使浮塵降落在物料上,傳送到下一段皮帶,實現了空氣粉塵的閉路循環。
•自動化檢測控制系統
•首先檢測燃煤表面水分,將傳感器安裝在輸煤皮帶運行架上,使用傳感器探頭直接觸到皮帶的燃煤上,采集信號傳送自動化控制系統,經模擬表面水分數字轉換,待確定干度指數超標后控制系統發出執行信號并接通電源,電磁閥開啟給水(皮帶在運行狀態)。
•粉塵空氣循環系統
•由于燃煤轉運從上而下落料時,煤流導管和封閉扣槽內產生大量沖擊粉塵空氣。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使燃煤下落時粉塵空氣和燃煤分流運行。因此正壓粉塵空氣通過降塵室連通返回煤流管頸部補充上部負壓氣源,從而達到了粉塵空氣在抑制、緩解、捕集裝置系統和煤流管內來復式循環降塵處理。
•全封閉系統
•導料槽采用滑板式(無側滾),使輸煤皮帶兩側運行平直,在導料槽底部與運動皮帶間安裝了滑動密封裝置,它有效的阻止了粉塵在皮帶兩側外溢。在導料槽出口及導料槽中安裝了多級具有擋塵作用的軟簾,使飛濺的粉塵被擋塵簾隔阻,從而實現了對導料槽的全封閉作用。
無動力(微動力)除塵產品結構及其特點